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精选3篇最新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精选1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比、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同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今日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移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5、老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真是聪慧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对比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理解识记“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b、指导写“采”(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兴奋地心理并指导朗读。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间或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