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曹刿论战》教案关于《曹刿论战》教案四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第1页共62页(一)认读生字,能精确朗读并背诵课文。(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第2页共62页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2.读顺文,能够精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楚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曹刿即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第3页共62页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行,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出示文言,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才智亦有过人之处。(二)诵读活动第4页共62页1.老师范读课文。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略:能精确、清楚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第5页共62页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观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听、译。要能精确、清楚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说明。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称“春秋无义战”,这是对统治第6页共62页者而言的,追究这场斗争的起因,鲁庄公也是不光彩的;但当齐国大军压境,就鲁国人民而言,奋起反抗,反侵略的爱国意义就特别清晰了。曹刿请见:请,恳求,动词。见,拜见,动词。肉食者: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常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常食用猪、犬,朔日才能食用羊。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必定结果。孟子说“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可见当时,一般庶人很难吃到肉。第7页共62页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职的人,当政的人。肉食者鄙:鄙,鄙陋,相当于孤陋寡闻,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用,靠。牺牲玉帛:这是四种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词。牲,指牛、羊、猪牺,指纯色的牛、羊、猪。帛,指丝织品。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动词。忠之属也: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与敌人打一仗。第8页共62页3.了解第1段对话的层次并背诵。学生活动策略:可以利用对话的形式,两个学生为一组,逐层练习背诵。先试背,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再齐背,还请学生有感情地背。4.小结第1段。(五)课堂小结运用对话的方法,围围着“远谋”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组材。曹第9页共62页刿的“远谋”表现在,他使鲁庄公明白,斗争的决胜条件是民心的向背。(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背默第1段,熟记词语的含义及特别用法。其次课时(一)活动导引1.请学生提问并回答重点语句的含义。2.背诵第1段。第10页共62页(二)诵读活动齐读第2、3段。(三)沟通活动1.请学生自读第2、3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2.请学生明确字、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乘,乘一辆战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