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生本教学,追求有效课堂》扬中市新坝中学施正文我校坚持生本教育的自主探索和改革已经四个年头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以为,“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本着这样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坚持了这样一些原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突出重点,体现生本。经反复思考,本节课我设定了四个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用溶解度比较物质溶解性的强弱;2.知道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学会利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基本的问题;4.体会化学概念的严密性和图像的直观性,享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前三个目标体现了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学习的必然要求,直指学习的重难点和考点,即要提高能力,指导方法,学以致用;第四个目标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熏陶,直击本科教学的设计理念,即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敢于放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二、教学内容的取舍突出主次,利于生本。对于溶解度概念的教学,我丝毫不惜笔墨,通过多层次的反复锤炼,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内涵的准确把握,从【问题情境】中三种方案的分析,到中概念的提炼,再到含义的剖析和四要素的辨析,以及简单计算推演等,这一个个的问题无一不紧扣主题,激活思维,调动参与,又始终抓住比较溶解性这个外在的主线,可谓一以贯之,一气呵成。而在溶解度曲线这个环节,我就淡化了图像的绘制(已经前移到预习导学中,学生完成得很好),主要是突出应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了“看、查、比、移”四个层次的典型例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以学定教,以练代讲,会而不讲的境界。当然,为了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时间,设计中我把【问题情境】中对比较溶解度的三种方案的辨析作为【前置导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复习和预习的基础上,先行思考,解答,学生带着自己的成果进课堂,就使研讨和交流富有价值和内涵。三、教学策略的选择突出建构,激发生本。为了突破溶解度概念这个难点,我在进行设计时突出了对概念的意义建构,从提出问题要比较溶解性,怎样比较溶解性,到拿出方案尝试比较溶解性,再分析方案总结出科学方便比较的方法,从而提炼出定量表示溶解性——溶解度的概念。由于有这样的台阶,学生拾阶而上,丝毫不费力气,难点自然攻克。在利用溶解度的含义推导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以及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时,我也是巧妙的利用一个表格,通过改变溶质或溶剂来推算其它的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种建构主义的思想的渗透和运用,使面向全体成为可能,“跳一跳,摘得到”,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兴趣自然浓厚,效果也不会差。四、学习方式的推动突出激励,强化生本。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源于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而兴趣需要激发,爱好也需要培养,借班上课事前短暂的沟通是难以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均衡分组,确定小组的负责人,并明确了职责。课堂采用小组内成员捆绑考核,小组间比赛竞争加分的机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竞争展示。对同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单项交流,促进了生生互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体,也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的资源,这样一个复杂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形成了一个复杂生态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课堂产生了一定的不可预知性,美妙的预设常常难以应对课堂的突变。这次赛课,我还有这样两点感触。一是课堂教师的身份再多,但他的本质是服务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