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研究性学习: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VIP免费

研究性学习: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_第1页
1/12
研究性学习: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_第2页
2/12
研究性学习: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_第3页
3/12
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高一2班,李柏霖组组员:李柏霖柴月滢汪月晨王思琦商旭崔在峤撰稿人:崔在峤指导老师:王秀娟老师《诗经》的研究内容摘要《诗经》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体为主的句式,重章迭句复沓的章法,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特色,筑成了一座文字的丰碑。《诗经》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而深远。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关键字:诗经思想研究语言特色第一部分前言谈一谈“风骚”“风”是《诗经》的精华,“骚”是《楚辞》最高成就的体现,“风骚”并称,既显示了我国先秦文学在思想精神、艺术表现上的最高成就,又标志着一种不同凡响的风神、情韵与才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先河,两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巍然耸立的两座高峰。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上古劳动诗歌→《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北朝民歌→盛唐杜甫→宋金王禹偁、元好问→元明清戏剧与小说:关汉卿、曹雪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上古神话→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汉代贾谊、曹植、阮籍→两晋左思、鲍照→南北朝《木兰诗》《神弦曲》→唐代李白、李贺、杜牧→宋代苏东波、辛弃疾→元明清《西游记》《聊斋志异》。《诗经》的流传过程1、先秦时期——研究的萌芽期。2、汉学时期——经学的形成与极盛时期3、宋学时期——研究的变革时期。4、清代——研究的振兴鼎盛期。5、“五四”以来时期——研究的新时期。我们的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诗经》的情感内容,二是浅析《诗经》爱情诗的价值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三是古典诗歌中的现代因素——《诗经》中的女性意识。第二部分《诗经》的情感内容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们发现,《诗经》中反映徭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周民族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而徭役破坏了安定的生活,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这既违背了人伦常情,又破坏了农业生产,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如《鸨羽》写繁重的徭役使人们背井离乡,农田荒芜了,父母也无人赡养。诗人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了对无人赡养的父母的牵挂、对迫使自己远离家乡的怨恨;又如《君子于役》中家乡的妻子对外出服役、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思念。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徭役诗中的服役者大多是下层的庶民甚或农奴,他们经常在诗中描写自己服役生活的劳苦悲哀。如《小雅·何草不黄》,这是一首征人的哀歌,征夫对自己“独为匪民”的怨愤。《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1)周民族作为核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原地区经过尧舜时期和夏商两代,文明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周边地区,而华夏民族也在民族融合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王朝,更自视为上方大国,因而在对外战争中都带有民族自豪感和必胜的自信心。如《小雅·六月》、《大雅·江汉》等都表现了种种自豪感和自信心。(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就描写了周人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的精神。(3)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怨恨。周民族《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就都表现了这样的情感。这里,特意对《秦风·无衣》做一下赏析:慷慨激昂的请战书——《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精品,对它的研究、注释、翻译有许多,但是误解也多。《秦风》本来就是秦地的民歌,可是有人硬是要说它是某某人为某某事所作。还有人对这首诗作了曲解和不合情理的翻译。比如,“与子同袍”就是“和你合用一件战袍”,这样的解释真是滑稽。怎么样才能“和你合用一件战袍”?一、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研究性学习: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