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及对策分析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但各种障碍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深入剖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障碍及其原因,找到消除障碍的对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外化为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自觉行动。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依托。但各种障碍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由此,深入剖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障碍及其原因,探索消除内化障碍的对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动,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涵义及特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涵义内化是人类所进行的一种必需的社会活动,是内化主体对内化客体的反映、理解、择取、整合、内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内化活动,人类的文明成果才得以传承、延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内化活动,是内化主体(社会成员)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内化中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观念的活动过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障碍”一词的含义为“挡住道路,不能顺利通过”。通常用来比喻阻碍第1页共6页个体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事实或现象。心理学意义上的内化障碍,是指个体在知、情、意、行等环节的不融合,个体在注意、选择、内化、整合、形成信念过程中的一方或多方受阻,造成内化内容不被接收、不被理解,致使个体无法顺利内化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是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生的、阻碍内化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内化的各种因素或事实,导致内化主体无法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降低了内化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严重影响了内化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特点发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特殊领域中的内化障碍现象,不同于一般内化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主要受情感、利益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多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障碍。在智育内化中,内化主体虽然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接收速度的快慢,接收质量的高低和接收数量的多少,从“知”到“信”的转化基本上不会存在明显的障碍,接收与认同、信仰是直接同一的,接收了某一知识也就认同、信仰了这一知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则不同,内化主体即使接收、认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是受情感、利益、逆反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内化障碍,并不一定从内心认同、信仰它,接收与认同、信仰很难达到直接同一[2]p239。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具有随机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特别是社会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大众传媒、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内化过程中每一阶段随时都会形成内化障碍,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再次,广泛性与复杂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重要特点。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每一个人都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的人”,都是必定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第2页共6页而不是抽象、孤立的人。社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