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娇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镇江市京口区丹徒中心幼儿园左平珍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关键词教养方式娇惯挑食性格幼儿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都有较为深刻的、长远的影响。我们采纳西蒙兹、马丁和麦考伯等学者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的阐释,利用“关爱”和“权威”两个向度可以影响合成四种主要的教养方式类型。这四种教养分别是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而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采用的是娇惯溺爱型,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上海市科研所华山、李洪曾等同志的研究认为,溺爱型孩子教养方式的家长其教育投入最多,对孩子要求最少,认为孩子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奖励孩子的方法是给较好的东西。这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全面阻碍性影响。表现为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在动作发展、智力发展、交往能力发展及对人对事关心方面发展水平平均最低,尤其是独立能力的发展。那么,采用娇惯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成长会有些什么影响呢?一、挑食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纲要》中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家庭是否有良好的用餐习惯,对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幼儿非常挑食,有的幼儿一点蔬菜也不吃,这样既会造成幼儿身体里的营养不均衡,有的幼儿还会经常生病,作为教师的我看了很是心疼。那么,幼儿为何如此挑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长辈的溺爱现象太严重。在如今的社会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幼儿都是家庭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而在70年代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多,吃一个咸鸭蛋都是要分的。在当时的生活水平,只要能够吃到咸鸭蛋就很不错了,他们都很开心了。而现在的家庭中,幼儿与家长的比例则是1:6,几个大人整天的围着一个孩子转,太以孩子为中心。而现在的幼儿呢?咸鸭蛋可能碰都不会碰(因为现在琳琅满目的零食较多),有的幼儿也许吃一口就扔了,吃不掉的东西就给爷爷、奶奶吃。对于他们这种不良的进餐行为习惯,也许幼儿的爸爸、妈妈会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可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行为,又让幼儿的正确进餐习惯很难养成。幼儿从来不知道与他人分享食物,更不可能养成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受过教育的爷爷、奶奶,他们也知道不能够盲目的溺爱幼儿,不买各种零食给幼儿吃。可是,幼儿的眼泪是他们最强大的克星,只要幼儿用一哭、二闹、三不走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乖乖地帮幼儿买到想要吃的零食。孩子是聪明的,他会摸准大人的心理。在他的意识中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只要不答应他买零食“哭”就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先硬后软的教育方式,同样会让幼儿出现挑食、厌食的现象。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幼儿营养不均衡,有的幼儿也会出现经常生病的现象。2、长辈对幼儿过分放纵。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幼儿边玩玩具边吃饭,有的爷爷、奶奶就端着饭菜在一旁看着幼儿玩。幼儿高兴了就跑过来吃一口饭,然后又去玩他的玩具。过一会儿,再跑过来吃一口饭。又如:有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幼儿吃东西,就端着碗、拿着玩具追着幼儿后面喂他们。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让幼儿乖乖进餐,反而只会让幼儿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也就出现了爷爷、奶奶追得快,幼儿跑得更快的现象。幼儿往往在爷爷、奶奶追逐他们的时候,还会发出开心的笑声。幼儿在奔跑的时候也会出现边回头看家人有没有追上来,边继续往前跑。有的幼儿甚至会因为在奔跑时不小心,而摔伤自己。这样一来二去饭菜都凉了,而幼儿也没有吃进多少东西。爷爷、奶奶又怕孩子吃了凉饭菜会肚子疼,只好不再让他们吃。只想着幼儿不吃就不吃吧,反正家里还有饼干和其他零食呢。孩子的个性是天真好玩的,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