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诗文对比,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4.指导看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开火车读生字。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4.描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二、讲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学习第一段。(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指名读。(3)小结。齐读。2.讲读第二、三段。(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指导朗读。(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齐读四、五句。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假如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a.指名读古诗。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c.指导朗读。(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赞扬”的意思。b.指导朗读。(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8)随老师齐读课文。三、小结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写生字。第三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二、朗读训练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2.同桌互读。三、指导背诵古诗1.老师范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4.指名背诵。四、练习1.口头扩词。顶()()()齐()()()2.写笔顺。与华教案2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舞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板:华山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板:(简笔画)(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示:登华山山路远远近近山腰间艰难情不自禁吟诵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