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整体注重联系突出重点2014---2015学年度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总结本学期,我们中年级语文教研组在上学期教研实践的基础上,继续以朴实、扎实的教研作风,围绕教研专题“立足整体,注重联系,突出重点,”结合我校“尝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年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针对中年段的定位,突出本学段的特点,加强和其他学段的“接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以研讨课为“点”,常规课为“面”,点面结合寻方法。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以各年级推选的研讨课为主,通过研课、试教、修改、上课、评课、总结这些活动形式,深入探究,发现规律。然后,在平时的常规课中进行推广实践,不断改进和反思,点面结合寻方法。(一)找准切入点立足整体1.抓住主线,串联整体教师唯有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才能找准整体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例如,我们在研讨《莫泊桑拜师》一课中,反复解读教材,讨论交流,发现“三次拜师”是文章重点内容,为了体现整体把握的思想,我们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大意,对莫泊桑这个人物有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莫泊桑三次是如何求教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格,最后回到整体,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莫泊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不仅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而且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在品读中逐步树立起来的。不同的文本,整体切入点也不同。老师们又在平时的常规课中总结出了这些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2.抓住题眼,牵动整体有些文章题目的关键词,就概括了整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例如,三年级的课文《这个规矩不能有》中的“规矩”,《处处皆学问》中的“处处”,《聪明的徐文长》中的“聪明”,《第一朵杏花》中的“第一朵”,四年级的《神奇的机器人》中的“神奇”,《变幻多彩的地球》中的“变幻多彩”等,抓住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3.抓关键词句,带动整体。有些文章,常常会有一些概括全文,点明中心的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可以带动整体。例如三年级课文《点金术》中的“幸福”一词,《处处皆学问》中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四年级课文《灰椋鸟》中的“壮观”一词,《秦兵马俑》中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等,都在文中起着总起和总结的作用。抓住这些词句,也就初步整体把握了全文。我们不仅重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更重视对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浓缩关键信息”,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把握。(二)找出展开点,突出部分。当我们在教学中找准文本的切入点,还要找出文本的展开点和落脚点,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通过局部的学习,更加深化整体内容,遵循阅读规律“整体---局部---整体”。1.注重联系,突出重点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意识后,进一步要联系重点词句精读课文,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深化文章内容。例如《发愤立志》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整体切入后,对比前后两幅对联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苏东坡要在第一幅对联加上“发愤”、“立志”?学生在联系前后的段落中,抓住苏东坡的一言一行,就体会出:苏东坡明白了,学海无涯,不能因为有点才能,就骄傲自满。《点金术》一课中,教师抓住麦得斯得到金子后,每个段落描写他心情变化的词语: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是金钱。2.精心取舍,突出难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像《七色花》《小英雄雨来》这样的课文太长,如果面面俱到,那肯定耗时低效。所以,我们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认为,只有精心取舍,才能突出重点。所以,学《七色花》一课,以22自然段为重点,其余略讲,这样更加突出文章主题:帮助别人,才能拥有快乐。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以三、四部分为重点,突出雨来的勇敢、机智。3.注重结构,突出段落特点中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在训练中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注重词句的理解,注重段落的表达特点。例如,王珊珊老师的研讨课《莫泊桑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