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学理透析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指的是农村文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其本质是推进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境界。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XX)16-0078-0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改变自身落后面貌而确立的一种奋斗目标,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乡风文明,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它要求的是达到精神层面的境界。乡风文明在新农村总目标中所处的地位表明,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崭新的时代内容。一、乡风文明概念界说(一)乡风。乡风指的是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字面含义是风气、风俗、风尚,就是民风民俗。它既包括观念形态的信仰、观念、意识、操守,知识形态的关于社会和自然各方面的知识,也包括物质形态的生产生活中物质对象的形制和功能特点,还包括制度形态的礼制、习惯、规约、道德规范等行为规范,属于文化的范畴,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乡风是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或社会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是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被人们仿效、传播和流行。文明的乡风应以人为本,反映时代精神,顺应历史发展,并体现人文精神、时代精神、历史演进三者相一致、相协调。乡风不能用标尺来定位,也无法用金钱来度量,但当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展示出纯洁、表达出诚意、折射出高尚时,乡风第1页共5页就成为一种无形的财富。因此,无论从词义本身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乡风其实是一种依赖于特定农村区域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一种地域性乡村文化,即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概念。(二)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的一种区域文化,乡风文明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社会关系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乡风文明有以下特征:一是乡风文明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进过程。乡风文明反映了人们自身的现代化的要求,是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体现,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乡风文明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二是乡风文明是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各个层面。(三)乡风文明的主体及培育。既然文明乡风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时代精神并顺应历史发展,那么,乡风文明本质上体现的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农村或者农村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邻里之间及生产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文明、祥和、和谐的社会关系。因此,乡风文明的主体是人,是农村居民或者农村社区居民,当然包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也涉及到城镇、城郊村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1]。乡风文明主体培育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适应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提高农民(或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社会化的管理、教育和服务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实际上就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它是农村文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其本质是推进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第2页共5页现代化,实现农民“人”的全面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