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依据与说明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种美的事物。儿童期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儿童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各年龄段儿童的色彩感知特征不尽相同。幼儿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进行一一对应;大些的幼儿能认识紫、橙、黑、白等更多的颜色,逐渐能区别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并偏爱某种色系;儿童颜色辨别能力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画画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性强的颜色。根据以上特点,采取措施培养儿童的色彩审美素质。一、通过大量的欣赏活动,扩大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儿童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儿童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鸣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社会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儿童美的感受。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带领儿童欣赏环境布置中的美丽色彩,也能使儿童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如组织儿童欣赏根据四季的变化创设的“春夏秋冬”的瓷砖画,春天绿草红花、夏天碧海黄沙、秋天红叶飘飘、冬天白雪皑皑。引导儿童观察各季节的色调倾向,让学生感受到利用色彩能够突出四季的特征。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对儿童的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也是必要的。这些艺术作品可以是水墨画、建筑物、民间艺术、西洋画等。水墨画强调笔墨的趣味、浓淡相携、色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齐白石的《虾》等;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品、京剧脸谱、天津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功利的色彩渲染作品,吸引学生;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以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色彩表现力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导学生欣赏,能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学生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二、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儿童喜欢涂涂画画,在玩中认识色彩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趣味美术活动有很多形式,如吹画、染色、喷洒印画等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吹画活动是先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1电工小学美术校本教材编著:林晓丽电工小学校本教材编著:林晓丽的颜料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教师鼓励学生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基本色,辨别较多的色彩,培养儿童对色彩的兴趣。三、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儿童审美表现能力。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他们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儿童对生活的感悟带有情绪色彩,对所画事物的好恶也能决定其用色的变化,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太阳和公鸡,就将其涂抹上五彩的色调,有的孩子讨厌某些事物,就常用暗色涂抹,教师应引导儿童用心灵去表现画面的色彩,丰富绚丽的颜色将给予他们愉快的感受。指导儿童涂色时,刚开始可一物体用一种颜色,接着引导他们尝试将每种物体用线条分割后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边画边观察不同色彩相搭配的效果,积累初浅的颜色经验。,但不注重颜色的协调。涂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主题画,如画“过新年”时,可让幼儿大面积地使用红色,形成暖调突出渲染过年的热烈气氛。画“海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