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人教版必修2)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2、了解古代市的变迁及古代城市的发展3、认识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的概况;以及这一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⑵隋唐及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宋朝前后坊市变化的特点。⑷中国古代大城市发展的特点及代表。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问题:⑸官控贸易的发展概况及特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2.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商业都会及著名商帮。3.从商业的兴起、市场的发育和专制政府控制商业等方面去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2、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课文古代商业发展的线索概括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教师讲解: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策:政府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探究二: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用心爱心专心1人,钱府丞一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梦梁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讲解: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1分)(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分)讲解: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4分)讲解: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探究三:什么是朝贡贸易?其目的是什么?讲解:定义:朝贡贸易指政府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探究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讲解: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促使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②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③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3反思总结: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商业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4当堂检测:用心爱心专心2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A.礼尚往来的社会风尚B.古代人们追求名利C.私商活动活跃D.工商食官现象严重2.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④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⑤“重农抑商”转变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