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的思维方式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王慧下面来简单介绍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古典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典建筑的对称法则,不仅在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在后现代主义中也被设计师注入了新的内涵。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建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主义建筑给人生硬、冰冷的感觉。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和个性,设计灵活、造型突出、观赏性强并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就导致了在古典建筑元素应用上的不同。现代主义建筑往往只是原样沿用,并无变化。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表达地区地域的文化以及设计多样性,大胆进行改造,用新的建筑材料诠释老的古典建筑;用设计师的抽象设计表现时代的物质精神。两者结合起来便使得后现代主义建筑非常灵活和抽象,让人耳目一新。同样都运用了古典建筑语言,后现代主义的改造使得古典变得时尚起来。在建筑里加入了人类对社会,环境,历史等方面的文化思想,并通过空间、色彩、造型一系列的细部变化体现出来,使得建筑更具人文主义色彩和人类意识形态。这种突破和变化也成为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引起争议的原因。“后现代”作为时间的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后现代主义建筑表现出更关心人们日常生活等思想特点。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曾总结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总的来说,无论是现代还是后现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主义:单纯简洁大尺度后现代主义:复杂混杂机械化,拼贴乡土气息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一说。大多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四、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让我们把话题回到现代主义建筑中来,无论哪一个流派,哪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师和代表作品。而谈到现代主义建筑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他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却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不仅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更是由美国设计院将1979年定为“贝聿铭年”。他一边使用着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又不忘在其中加入许多传统建筑符号。这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他后来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虽然对现代主义建筑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但并不恪守陈规,而是把现代主义建筑与环境、空间等有机结合,再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走出来一条独特的设计风格道路。在那个新建筑流派不断涌现,社会各界纷纷对现代主义提出批评的年代,贝聿铭却始终坚持现代主义,坚持现代主义建筑,并尽量减少对任何历史装饰的使用。建筑界人普遍认为他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奈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等。建筑与环境相结合这种思想,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也是贝聿铭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他在1962年设计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岛中部的基普斯湾高层住宅中,第一次尝试把清水混凝土运用在住宅上,否定了人们开始时说的“不可能的梦”。而国家艺术馆东馆则是空间与艺术新的结合方式的体现。贝聿铭是一名严谨的建筑大师,他曾经指出:“建筑是一种严肃的事业”。“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观点才使得他在现代主义建筑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在探索建筑的这条道路上他并不是一味地追随国际主义的潮流,而是在实践前一辈现代主义大师思想的同时,发现并弥补他们的不足,从而提炼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从现在世界建筑发展来看,在经历了喧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之后,现代主义不仅没有被众多新兴的建筑流派所替代,反而与先进技术与理念相结合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从世界建筑发展状态来看,现代主义建筑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前期的一些建筑大师所提出的建筑原则,直到现在还在深深影响着后来建筑师们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