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绿乔木,皮孔密布,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种子有翅,原产中美洲及西印度,可做高级家具和船。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林清玄空地种树膝盖散步语重心长注意下面红色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模仿汲水比较养分从容kòngzhòngxísànzhòngmójíjiàocōngfèn一、读正确流利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一)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正确和流利。•(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串连段意法,把课文按叙述顺序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出段意,再把段意串连起来。(次要的段意内容可以不概括进去。)•(三)抄写课后生字,达到会听写带生字的词语。•第一段:(1—3)先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引出树苗与种树人。•第二段:(4-10)作者观察种树人,发现他浇水不定时间,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觉得奇怪。•第三段:(11-14)种树人与作者谈论种树,他是想让树自己找到水源,自主成长。作者由此想到了人成长的道理。•第四段:(15-16)桃花心木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它不会再枯萎了。•课文主要内容:作者观察种树人,发现他浇水不定时间,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觉得很奇怪。种树人与作者谈论种树,种树人是想让树自己找到水源,自主成长。作者由此想到了人成长的道理。读课文思考1、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从种树的故事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摸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不确定”指什么?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不止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禁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不确定”指什么?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种树人的话得到证实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种树人不再来了,可树已与屋同高,是那么优雅自在,生机勃勃。体会写法积累语言•(一)小声得读一遍课文,然后思考。•文章以“桃花心木”为题,并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来比喻(),这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这种写作方法叫()。•(二)理解“语重心长““”莫名其妙”从从容容”的意思。•(三)积累最少六个描写树木的词语。•如本课:勃勃生机、优雅自在、高大笔直枯萎。•课外:浓密、挺拔、枯枝败叶、苍松翠柏……。课外延伸•《心田上的百合花》•作者: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