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1课《短文两篇》第2课《紫藤萝瀑布》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1.作者简介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1949年抵台北,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她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之一,著有戏剧、小说、杂文多种。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精美散文·哲理·文化卷》。是作者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一个湖边,偶遇湖边树漫天飞絮,繁殖后代时,忽然发现了生命的本质,产生了对生命意识的领悟,旋即写成此文。3.题目解说“敬畏”是敬重而不敢轻视的意思。敬畏生命是对生命那种“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的敬畏;是对生命为自身延续所付出的代价的敬畏;是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生命本质的敬畏。4.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xiānzhéshēchǐwèiyíngpò纤维折服奢侈蔚然丰盈惊心动魄zào躁动不安(2)理解词意折服:信服。稍纵即逝:稍微放松一下便立刻消失了,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文中指植物为延续生命投入极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蔚然:形容茂盛,盛大。无以名之:无法说出的那种。之,代指那种折服,敬畏的心情。名,名词作动词用,说出的意思。5.结构《敬畏生命》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描写几棵树不分昼夜飘散种子的情景。第二部分(3—5段)由所见情形而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抒发了对生命壮举的敬畏之情。6.问题解答(1)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答:这个句子中的“生命”不仅指生命的现象,更强调生命的本质意义。作者以前对身边的各种生命形式并不经意,更没有去思考它们的本质意义,而这次飞絮飘种的情景,引发作者第一次对生命的形式和本质进行认真思考,使她从中领会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无私地传递生命,不惜代价,不求回报。用心爱心专心(2)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答:树不分昼夜地飘送种子,为播撒后代竭尽生命的全力,而成功率却极小,或许其中“只有一颗种子成树”,所以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作者被植物为传播后代不惜耗费巨大代价,不求回报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热爱生命1.作者简介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对培根和莎士比亚等人影响很大。2.题目解说热爱生命,体现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即: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充实生命,让生命过得丰盈,闪烁积极向上的光芒。3.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fùyǔjiànkānzàoyíng赋予贱物不堪躁动不安丰盈(2)了解词意赋予:交给。风和日丽:天气晴好,风柔无云。贱物:下贱的事物。垂暮之年:老年。不堪:不能忍受。躁动不安:因急躁而活动,坐立不安。丰盈:富裕、丰富。哲人:智慧卓越的人,文中的“哲人”带有讽刺,否定的意味。4.结构《热爱生命》全文共分两部分热爱生命5.总结两篇短文都是散文,文章的题目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就文章的内容而言《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揭示人洞察到生命的本质;《热爱生命》重在说理,告诉人们怎样对待生命。文章内容不同但主旨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第2课《紫藤萝瀑布》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祖籍河南南阳,父亲冯友兰是当今一代哲学宗师。姑姑冯沅君,五四时期与谢冰心齐名,宗璞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作品有《红豆》、《三生石》、《风庐夜话》等。2.背景资料: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从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用心爱心专心3.题目解说: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长、繁、盛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既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4.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bènglíngdīngjùnjīnqióngqiú迸溅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2)理解词意:发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