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分层研训制度建设研究实施方案XXXX幼儿园一、课题的提出《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鉴于此,各幼儿园均从本地、本园实际出发,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我园取名爱弥儿,就是力求在秉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溶合新纲要精神,建构起“以环境为中介,以玩为手段,以发展天性,促使其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自然教育课程。为此,自办园之日起,我们就以课程要素为基点,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及评价的研究,确定了全园性地教研课题规划。而后的几年里,幼儿园围绕此规划,逐个细化、落实各个要素的研究,意欲建构起具有本园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然而在建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师资水平的不均衡严重阻碍其进展,主要表现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由于缺乏对园本课程建构理念的全盘了解和解读,因而在参照文本实施园本课程时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有的不会创设问题情境,有的不会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有的甚至连活动都难以正常有序地组织,她们连实践课程这一工作都有困难,根本谈不上修改完善。工作3-10年的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建构的主力军,虽说有一定的实践、理论水平,也有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但却大多缺乏发现问题、深层次反思问题的能力,发现不了问题或是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课程修改、完善的有效性则难以得到保障。而一些工作10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虽说已能发现问题,有时也能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但却受理论水平的局限,缺乏梳理,提升的能力,好做不善写的问题使很多优秀的教科研成果仅仅局限于经验之谈,难以成形或与相应理论挂钩,从而无法推动园本课程更上一个台阶。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调整了原有集中研训的方式,开展了“基于园本课程的分层研训”,针对各层教师在园本课程建构中出现的问题,尝试实施按需培训(实际水平、实际需求)三型十环的分层研训,意在为教师提供处于最切合实际的培训,促使研训处在每一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研训实效性并不大,离预期目标甚远,具体表现为:1、每学期各层研训主题虽与园本课程相吻合,但都偏大,不能从实处、细处入手,根据各层教师的真正需求进行培训,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尚存在什么急需补什么的现象。2、对某一问题的持续关注不够,有时表现为解决了就过了,不知道梳理出相关的经验,并将其进行辐射运用;有时表现为只关注某问题,忽视对这一问题所延伸出的其他问题的关注。3、同伴互助研训效率不高,课程资源螺旋式、渐进性完善不够。4、研训活动较为松散,活动效率得不到保障。5、部分教师尚未将参加研训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众观以上存在问题,发现根源在于缺少与分层研训相配套的、操之可行的一系列运行、保障、评价等机制。制度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是幼儿园研训工作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保证,为此我们意欲进行“基于园本课程的分层研训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确保我园的教师研训卓有成效。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1、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主编的《回到基本元素去》一书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介绍的“分层发展与分类教研”和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介绍的“创建关注教师需要的园本教研新模式”,均较为理性、科学地阐述了分层的标准、分类教研的方式及需着力解决的一些问题,为我们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值得借鉴,但她们均未涉及如何操作以及用何种制度来推动或保障,需我们进行实践摸索。2、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小学等学校的“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整体互动发展型培训模式,因实现了培训全员化、全程化和规范化,为较多学校借鉴使用。在拜读、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其操作方式较为笼统,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的策略较少,需我们结合本园教师实际,通过实践,研究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具体可操作的一系列研训方式、制度等。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在已有三型十环分层研训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层研训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评价、考核、保障等一系列机制,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园本课程的分层研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