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收入差距原因以及调整举措收入差距原因以及调整举措一、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表现1、从基尼系数看。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l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基尼系数在0.2-0.3时,为相比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时,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分配出现两极分化。根据世界银行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3,2024年上升到0.47。2、从城乡收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4年我国农民的纯收入是,城市居民收入中可支配的货币收入为差距为1:3。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5:1,超过2:1的情况比较少见3、从地区收入看。国家统计局调查,以职工平均工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收入近似地反映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1985年收入最高的五个省市区是西藏、青海、甘肃、上海和北京,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和。收入最低的五个省市区是四川、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和。2001年收入最高的五个省市区是上海、北京、西藏、浙江和广东,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元、元、元、元和元,收入最低的五个省市区是内蒙古、山西、江西、河南和安徽,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和。4、从行业收入看。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所呈的扩大趋势。从相对数来看,1980年最高收入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最低收入行业的1.68倍到2001年则扩大到2.84倍;而从绝对数来看,1980年最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与最高收入行业相差,1990年相差,到2001年则相差元,20多年间绝对差额扩大了25倍多,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5、从阶层收入看。2024年城镇10%最高收入户与10%的困难户人均年收入之比为5.63:1.00。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定性分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市场经济自然进展的结果。市场经济本身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自发倾向,即自发地使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收入趋于分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不但不能消除贫富悬殊,相反有可能扩大这种差距。我国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发倾向必定显现。2、国家政策造成的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产生并拉大的。从改革之初到90年代末,我国政府所实行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后来,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收入分配的差距来换取较快的经济增长,从造成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另外,二元化结构是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向城镇流动更“固化”了我国的二元化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城乡壁垒”政策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再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实行了优惠政策,加之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迅速进展起来,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目前的再分配,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我国的分配方式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过程,虽然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但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猎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产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由于拥有猎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这拉大了居民间收入差距。4、竞争起点不公平造成的差距。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由于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各经济单位对公有资源的不同垄断程度和各经济主体对国家投资的不同受惠程度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各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竞争时所拥有的初始条件不公平、不均等,从而使得占有这些优势的企业“效益好”,收入高。5、社会保障面狭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