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鲁迅《早》教学设计《早》教学设计1文本解读:《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行。腊梅纯洁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1、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沟通,解决了哪些问题?沟通。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板书:梅花鲁迅)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讨论。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沟通发言。(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酿雪的天气)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出示:《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绝句》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学生朗诵,沟通,体会梅花品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沟通,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因为,所以。(鲁迅迟到的原因)虽然,但是。(替鲁迅辩解)即使,鲁迅也。(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假如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