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学案教学案12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课题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古诗二首课型课型课型新授课新授课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师))2.整理学过的古诗。.整理学过的古诗。((学生学生))3.1张活动卡片。张活动卡片。((教师教师))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效果检测效果检测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用时:55分钟分钟)1.)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1.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么。1.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池上》的作者是.《池上》的作者是()()(),他是,他是,他是()()()朝人。朝人。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用时:1010分钟分钟)1.)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2.出示学习要求:“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1.1.倾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和节奏。2.按照自读要求学习:出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默读,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3.3.我能读古诗并用“/”画出节奏。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用时:用时:1414分钟分钟)1.)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交流。相机点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2.汇报交流。(1)(1)引导学生自读每句诗,结合画面,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引导学生自读每句诗,结合画面,小组交流讨论诗意,教师随机进行点拨。(2)(2)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1.1.学生自由读古诗,结合图画理解诗意。小组内交流、自学。2.与老师交流、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1)(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诗意。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诗意。(2)(2)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4.4.我能给生字找家。家。((连一连连一连))(3)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体会:①“偷”字的精妙。②“不解藏踪迹”一句的传神。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3)(3)交流思辨中理解:①一个“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②“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3.听教师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听教师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5.5.我会选。(1)(1)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儿调皮的是“______”字。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儿调皮的是“______”字。A.撑B.偷C.采(2)(2)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