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郎文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感。学情分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2.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实感受。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在新教室上课,快乐吗?板书: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令你快乐?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同学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衣服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今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板书给予是)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2、课题质疑:师: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生:“给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谁给予了谁?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付出,奉献)给予的反义词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师: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1、出示:课文梗概,学生试填。课文讲述了在(),()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在短暂的相处中,()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2、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保罗和小男孩。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卡罗纳》这篇课文,我们来回忆写人的写作方法,除了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可以抓住的人物什么来写.板书:,语言,行为,心理。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来写的。3、出示学习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感悟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三、深入理解,领悟情感过渡:圣诞节对于西方国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跟我们中国的春节差不多隆重,在这一天的小孩子都可以收到礼物。在这一天保罗收到了一个礼物,那就是----车。1、师:哇,好漂亮的汽车啊!假如我就是保罗,你是我的朋友,看到我的哥哥送给我这样一件礼物,你的感受会是怎样呢?(羡慕)2.师:没错,保罗也和你们一样的感受.出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位这样的哥哥”这句话。指名朗读这句话,师:请问保罗的想法对吗?3、师: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可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者词语。4、交流句子:(1)、出示: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师:小男孩看到新车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抓住小男孩的什么来写?(动作.表情)通过这些动作和表情,保罗以为小男孩在想什么?(很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辆车)(2)、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师引读。师:作者又是抓住小男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从“睁大眼睛”你体会到了小男孩看到汽车的什么心情?(激动羡慕)师:那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言语中,我们会以为男孩希望——(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师: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5、出示:小男孩不是(),而是()。师过渡:是啊,男孩的回答不仅令我们惊讶,也同样令保罗感到惊讶,他惊讶男孩小小年纪,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而是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面对这一切,保罗对这个小男孩充满了感动和好奇,于是他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可这次保罗又错了,他又错在哪里了呢?6、出示:请你快速默读8—11自然段,思考:保罗又错在哪里?他为什么又会想错了呢?7、交流感受师:保罗想到是什么?随着学生说,出示:小男孩不是(炫耀),而是(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