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新华网载文指出,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从波澜壮阔的现实中汲取养分,不断实现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立足于社会实践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C.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精华D.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区别“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B、C、D三项说法均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只有A项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A。2.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但“愚孝”也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为此,我们应这样对待传统文化()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C.对其加以融合D.全盘抛弃[答案]A[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是“扬弃”。因此A项应选,B、C、D三项说法错误。3.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文化创新()A.来源于社会实践B.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D.具有民族特色[答案]B[解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无关,C项观点错误。4.既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的是()A.文化多样性B.文化的融合、借鉴C.文化的排斥D.文化之间的竞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认识,只有A项符合题意。5.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B.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没有共性,是无法融合的C.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外来文化也有它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共性。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在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以先进与落后来判断,这也是不同文化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原因。6.我们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在文化发展上应反对()①守旧主义②民族虚无主义③历史虚无主义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④不符合题干,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①②③则是必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故选B。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京剧是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之为中国的戏剧“国粹”。据此回答7~8题。7.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一特色()①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和特性的标识②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应在实践中得以继承和发展④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专心爱心用心1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④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特性不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排除④。8.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答案]B[解析]吸收其他精华即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选B。二、非选择题9.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练习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拉小提琴的一些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中西乐器相互渗透的协奏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在国内,它能走进不同时代听众的心灵;在国外,它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和情感符号……(1)《梁祝》成功的关键是什么?(2)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上述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梁祝》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了文化创新。在内容及形式上积极借鉴和融合了不同民族文化,博采众长,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