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导入现在正是秋风萧瑟、草木落叶的时节,抬头看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大雁南飞图)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大雁南飞时,为什么总是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呢?因为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可以利用这股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这样便于在漫长的飞行旅程中节省自己的体力。于是,大雁会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同时,排队飞行,还可以防御敌害,相互照应,避免掉队。由于领头雁无“尾涡”利用,最为辛苦,所以雁群队形经常变换,改换头雁。但无论怎么改换,它们的队形总是井然有序、稳而不乱的。这种严密的组织性、协调性在雁群中表现的十分突出。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其它的生物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走进《作为生物的社会》去看一看。二、整体感知作者在文中主要描述了哪几种生物?哪种生物写得最详细?明确: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飞鸟。三、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主要观点1、请大家细读3—7段,看看文中介绍了蚂蚁的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大家参看表格,有针对性的阅读)明确:结合讨论交流,重点品味的精彩语句主要是:蚂蚁活动特点关键句个体微不足道没有头脑没有思想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群体培植真菌……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有组织有分工行动有目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四只或十只蚂蚁搬死蛾集体协作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数千蚂蚁出动有智慧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建造蚁丘有组织有目的相互交换信息寻找合规格的细枝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白蚁建造拱券相互交换信息集体智慧大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①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②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③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④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⑤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2、放视频,印证作者关于蚂蚁行为特点的描述和作者的观点。小结:蚂蚁的行为特点与人类的社会性特点很相似,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群体的蚂蚁像人一样,也是具有社会性的。除了蚂蚁之外,文中还提到了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这些群居性生物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群体变大时,凝成一个整体,“组成巨大的生物”就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力量。它们像人一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社会性。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作者的喜爱、佩服、赞叹甚至敬畏之情。(显示部分板书)群居生物相互依存对比社会性相互联系同步活动人类四、合作探究,掌握写作目的1、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群体性生物与人类的共性,是否仅仅只是向我们提供群居性生物的有趣知识呢?(不是)是否把群居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比人类更高明呢?(不是)那么,作者写作此文,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学生分两组讨论:一组研读首二段,思考:其它生物学家是如何看待生物的?作者对其他生物学家的观点持什么态度?另一组研读末三段。划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性语句。)①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②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③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④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⑤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段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是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⑥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