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lù)修葺(qì)垣墙(yuán)归宁(níng)B.栏楯(dùn)啸歌(xiào)先妣(bǐ)以当南日(dǎng)C.斑驳(bān)老妪(ōu)凭几(jī)学书偃仰(yǎn)D.扃牖(jiōngyǒu)呱呱而泣(guā)门扉(fēi)象笏(hù)解析B项“楯”应读为“shǔn”,“当”应读为“dāng”。C项“妪”应读为“yù”。D项“呱”应读为“gū”。答案A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①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到;爨:灶头)②吾妻归宁(嫁到我家来)B.①述诸小妹语(向……转述)②余既为此志(指本句以上的文章)C.①吾妻来归(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②三五之夜(又称“望”,即农历每月十五)D.①已为墙,凡再变矣(变了两次)②大母过余曰(探望,到……来)解析A项“归宁”解释为“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B项“诸”解释为“各位”。C项“归”解释为“女子出嫁”。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垣墙周庭”中的“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下”为名词作状语。B项“西”为名词作状语。D项“洞”为名词作形容词。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解析B项“往往”古义为“处处”,今义为“常常”。C项“束发”古义为“15岁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今义为“束起头发”。D项“学书”古义为“学写字”,今义为“学习书本”。答案A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经去世的祖母。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社会官员们上朝所拿的狭长板子,有事可以记上,以备遗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做尊敬的称呼,“婢”“妾”常用做女子的谦称。解析D项“婢”是对奴婢的称呼。答案D6.下面四句中的方位名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雨泽下注B.使不上漏C.以当南日D.东犬西吠解析A、B、D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C项无此用法。答案C7.下面四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能以足音辨人B.执此以朝C.以指叩门扉D.以手阖门解析A、C、D均为介词,B项为连词,相当于“而”。答案B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8~13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8.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室西连于中闺B.东犬西吠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北救赵而西却秦解析A、B、D项中“西”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C9.下列句中与“凡再变矣”中“凡”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巨是凡人,偏在远郡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解析A项中“凡”解释为“凡是”。B项和例句中的“凡”解释为“总共”。C项中的“凡”解释为“平凡的”。D项“凡”解释为“所有”。答案B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前者为名词,整体;后者为数词,一次。B项均解释为“在”,介词。C项均为音节助词,无实义。D项均解释为“你的”,代词。答案A11.下列句中加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