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课堂,创生新文化——文三课堂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目录一、课题的缘起(一)传统课堂文化特征简析(二)传统课堂中消极文化现象(三)课程改革呼唤新课堂文化(四)文化浸润中的文三新课堂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二)关于课堂文化的概念(三)关于文三课堂文化的概念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生命教育理论(三)人本主义教育观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原则(一)从儿童提问出发组织教学的原则(二)让儿童思维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灵动起来的原则(三)确立与儿童有效合作,和谐互动的原则五、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一)营造氛围,挖掘内涵——文三课堂文化的基点1.创生新课堂大讨论2.文三文化分析(二)立足自身,深入思考——文三课堂文化的思考1.文三课堂中教师的共性与个性——关注文三教师的人格精神2.文三课堂中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关注文三学生的人格精神3.文三课堂环境文化建设——关注文三课堂环境的和谐之美(三)搭建平台,深化研究——文三课堂文化的实践研究1.构建以儿童精神家园为核心的文三班集体文化(1)迎合儿童精神世界,感受家园魅力(2)展现儿童生命活力,倡导“共性文化”价值取向(3)追求儿童广阔视野,凸显分享与体验的内涵2.构建以“智慧、灵动、和谐”为核心的教学文化(1)自主学习的课堂文化范式研究(2)体验学习课堂文化范式研究1(3)探究学习课堂文化范式研究(4)分站学习课堂文化范式研究3.构建以“草根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文化(1)以同课异构为基点的草根教研(2)以主题研讨为核心的草根教研(3)以互助共同体为核心的草根研讨4.构建以“自主”为核心的评价文化(1)在课堂评价中激发儿童学习热情(2)在作业评价中体现智慧与灵动(3)免考制度促儿童主动发展七、课题实施的成效分析(一)形成了以课堂文化为内核的文三文化(二)改变了教学方式,形成了课堂文化核心指标1.彰显活力,让儿童享受充满活力的教学2.张扬个性,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人3.自主探究,让儿童成为学习的发现者4.品味倾听,让课堂成为滋养儿童心灵之花的沃土5.尊重差异,让课堂成为儿童持续发展的舞台6.合作分享,让课堂成为儿童快乐舞动的家园(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儿童综合能力1.提升了儿童有效质疑的能力2.发展了儿童分享意识,培养了儿童合作交往的能力3.张扬了儿童的个性,释放了儿童的创造潜能4.浸润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洗礼了儿童的心灵(四)发展了以“草根”为精神的教师群,形成了集团教师“文化场”1.铸就了一支极具个性的“草根”教师队伍2.形成了凝聚文三文化的文三教师“文化场”(五)产生了品牌效应,促进集团再发展八、课题研究的思考(一)构建起学生人格精神是课堂文化的核心价值(二)课堂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九、参考文献2打造新课堂,创生新文化——文三课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缘起新课程改革以来,形形色色的创新性研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有专家指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分析这句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几层含义:其一,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一些背离课堂的外围研究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不能把这些研究的成功作为课程改革的成功;其二,对课堂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惟有不断的实践、积累才能获得清醒的认识,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功能;其三对课堂的研究绝不是单纯的从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出发的,它有着整体性和系列性,最终可以归宿到一种系统论之中。因此可以说能否塑造一种新的课堂被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课堂呢?如果把学校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课堂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基石,如果我们能把课堂当作学校教育的基石的话,那这就需要谈及文化这一概念。文化是一种习惯,也是传统;是一种对周围发生的事件在看法上的大致认同。文化对内包括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外就是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文化并不是一个很深奥的命题,简单的说,就是教师教的习惯,学生学的习惯,具体点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这一内在的转化为行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