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敬鬼神而远之(一)文言基础1、通假字(1)樊迟问知()(2)道之将废也与()(3)我独亡()2、实词虚词(1)曰:“敢问死”()(2)祭神如神在()(3)慎终,自远()(4)夫子之言性与天道()(5)狎大人,侮圣人之言()(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7)与其媚于奥()3、一词多议敬鬼神而远之()(1)而仁者先难而后获()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敬而无失()夫子之言性与天道()(2)之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商闻之矣()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3)于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获罪于天()夫子之言性与天道()(4)言畏圣人之言()4、词类活用(1)季路问事鬼神()(2)慎终,追远()(3)吾力犹能肆诸市朝()5、古今异义(1)夫子之文章古义:今义:(2)畏天命,畏大人古义:今义:(3)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古义:今义:6、特殊句式(1)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2)子服景伯以告()(3)道之将行也与,命也()(4)何谓也()(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7、熟语积累慎终追远敬而远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文化常识关于奥神与灶神古代人把居室的西南角称为“奥”,认为那个地方有神据守,称为“奥神”;灶台的背壁上有“灶神”,由人间烟火供奉。在古代神话里,“灶神”的地位要远远低于“奥神”,也可以说“奥神”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灶神”只不过是神的世界里最底层的一个带着人间“俗气”的小神而已。灶神虽卑贱,但却可以上天言好事,求其降吉祥,更切近自己的实际利益。我国最初的灶神是位女性,《庄子·达生》说:“灶有髻”,司马彪注云:“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也就是说灶神像个漂亮的红衣女郎。后来的道书则把灶神说成是昆仑山上的一位老母,叫做“种火母元君”,她手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36神。她专门管理人间住宅,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人们大概嫌红衣女郎不太稳重,便用这位灶神奶奶取而代之,并常与灶王公公并肩而坐,共享糖瓜。汉代以后,出现了男灶神。当时,灶神颇受人们敬重,祭品的规格与社稷同等,充当灶王爷的人非同小可,都是一些大人物。《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又说:“炎帝于火,死而为灶。”《五经异议》则认为火神祝融为灶神。人们让极受敬仰的黄帝、炎帝或火神祝融来充当灶神,并认为灶神的神职是掌管人们的饮食。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当主要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