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检测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10~11题。10.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海啸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A.只有直接损失,没有间接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12.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即:地中海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B.5~8级地震相差60倍C.地震发生,震动最强烈处是震源D.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回答13~14题。13.以上表述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14.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⑧D.②③④⑦⑧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15~16题。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15.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用心爱心专心1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16.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17.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A.东部B.西部C.西北部D.西南部18.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是()A.大规模修梯田B.植树造林C.提高建筑物高度D.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