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交融与变迁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帝制印痕畸形审美2.国门洞开西服东渐旗袍的演变3.共和新貌服饰鼎革中山装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主义近代服饰:多元化与新旧并存中西并列新旧杂陈4.激情岁月朴素衣着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一个主题吧!5.变革年代无限风光流行酷时装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上衣下裙西装、中山装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为主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表征婚启示(1900)1、女子须天足2、女子须识字3、男方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离婚——征婚人蔡元培征婚启示(1903)要求: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系出名门闺秀,举止大方,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征婚人章太炎大男子主义式男女平等式■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徐珂《清稗类钞》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时报》1912年3月5日教育、服饰、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民国政府《剪辫通令》剪发、放足、鞠躬、握手等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老北京的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四合院(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建筑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我们600多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混乱。一方面是拆得很惨;一方面建得很糟。光怪陆离、平庸粗鄙的建筑充塞着我们的城市。——著名作家冯骥才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中国四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鲁菜迎宾花篮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粤菜金牌烧乳鸽中国其他菜系浙菜西湖醋鱼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徽菜符离集烧鸡随堂练习1、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A.西装B.列宁装C.制服装D.中山装2.“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A.上海地区B.北方地区C.西部地区D.两广地区DB3、193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B4、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B.C.D.①②①③②③②④5.下面不属于民国时期变化的风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