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幽径悲剧》说课稿苏教版研究课说课稿教师姓名幽径悲剧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3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重点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词汇。2、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3、通过对比,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二、说教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三、说学法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品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悲剧效果,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四、说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鲁迅语:“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同学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二)词语之美在预习时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有哪些?1【本环节比较开放,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文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文言语汇和成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况是在具体语境中。例如: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鲁殿灵光、闲情逸致等等,需要课前做些预习。文中提到的“十年浩劫”、“修正主义”,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同时完成目标1。】(三)幽径之美写幽径之美美在何处?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幽径的描写,并做旁批。(学情预估:幽径美在历史悠久、四季幽美、神奇,课文第2-5段作了集中描写)【本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段(句)美,写出了幽径的特点。”来作答,实现教学目标2】(四)藤萝之美1、文中的古藤萝美在何处?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古藤的描述。并做旁批。(学情预估:古藤萝美在形状、幽香、颜色,课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写)【本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段(句)美,美在”来作答,内容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实现教学目标2】2、美不仅要讲究外在美,更要讲究内在美,也就是姜得要有内涵,通常指拥有好品质。这棵藤萝品质如何,性情如何,请到第14段找找看。(学情预估:它“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3、这株藤萝具有内外兼备的美,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作者对这美丽的藤萝是什么感情呢?(学情预估:喜爱、“留恋难忘”、“顾而乐之”、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让作者感到“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给作者带来了“情味”。)4、燕园幽径的这株藤萝已经见证了二三百年的文明,是一株劫后余生充满灵性的藤萝,是一株从无害人之意的为人间增色添彩的藤萝,它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