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品读经典第四章:教学设计《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共89页1校本教材@品读经典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3.组织班级交流。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2)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四、拓展提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1.思考。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共89页2校本教材@品读经典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1.导入语:[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1.这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内容摘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