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9拿来主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____”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共有三部小说集,分别为____、____、____。另外,鲁迅还创作了两部散文集,分别为____、____。答案:鲁迅《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自诩()吝啬()()国粹()残羹()冷炙()bié()进脑suǐ()càn()头答案:xǔlìnsècuìgēngzhì蹩髓孱3.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答案: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4.初读课文后,请思考:本文为什么要以“拿来主义”为题?答案:“拿来主义”就是本文的核心论点。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拿来主义》一开始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拓宽思路,使文章产生波澜。解析:本文是一篇思路严密的驳论文,开头写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否定,就为下文正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铺垫,逻辑思维上属于因果论证的思路。答案:B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解析:“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是说闭关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一贯做法和态度,只有C项表述最准确。答案:C3.对以下句意理解正确的有()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解析:B项中作者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说“送去主义”者既不丰富,也不大度。用心爱心专心1答案:ACD4.下面一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A.比喻论证B.对比论证C.类比论证D.举例论证解析:此处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结果是使国人沦为亡国奴,就像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讨喜的小孩子,只能得到主子的施舍以维持生计。此处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答案:A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长歌当哭得当当天B.无缘无故变故事故C.博而不精精华酒精D.举一反三举例列举解析: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分别为:A项,当作/适当/事情发生的时间。B项,原因/事情、事故/故障。C项,精通/精粹/提炼出来的精华。D项,举出/举出/举出。答案:D6.“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解析:这句话极具讽刺效果,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态,“几张古画和新画”属借代,“大师”“发扬国光”属反语,“发扬国光”是引用“送去主义”者的反动论调。答案:借代、反语、引用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