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方程》的教学设计渔洋关镇小田晓玲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方程》,安排在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三部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本节教材,力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把“天平平衡”这一生活现象,表示成数学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既直观形象,又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三、学生分析:对于“方程”这个名称,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时,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对于天平称物,学生在科学课和低年级认识质量单位时也了解过。但对于“方程”的意义,知道的不到三分之一,对于根据天平称物的现象与数学的等量关系结合,更是几乎没人思考过。但学生有着操作、观察、分析、迁移的学习能力,有着对等量关系,数学式子的知识基础,有着乐于参与学习的热情,应该说有条件完成学习任务。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了天平称物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量关系。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方程与我们知道的算术方法不同,它是一种顺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不易出错。你感兴趣吗?我们今天就先跟随老师录制的微课进入今天课堂的第一个环节____自主学习。二、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观看微课。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学生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围绕前面的三个问题,学生了解到了什么就说什么。要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是方程,方程的两个特征缺一不可,引导学生分析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体会到方程的根本是等量关系式。(完成部分板书)2、检测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四道判断题)3、选择教材P67第一题中的四道不同类型的题,检测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写方程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多次感知方程来源于等量关系,体会等量关系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倾听同学意见的时候达到提升自己,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思路。四、拓展练习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日历表,独立观察每个阴影中的四周四个数与中间的数的关系,说说如果中间数是Y,四周的数怎么表示。第二问是难点,学生算5个数的和时就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连加出来,而是移多补少。能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出和的同学就会很容易发现中间的数与5个数的和的关系,而用连加计算的人则需要引导观察比较多个计算结果,才能得出结论。我把教材上“当5个中间数的和是115时,中间数是多少?”改成了“5个数的和是115,如果中间的数是A,你能写出方程吗?”继续及时巩固一下方程来源于等量关系。五、资料阅读,了解中外方程史,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族自豪感。六、谈学习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概念,方程的特征,会根据一些简单的等量关系写出方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最终会把方程变成自己的武器,用它去消灭学习道路上的一切拦路虎!板书设计:方程X+5=104Y=3802Z+200=2000含有未知数等式等式包含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