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3.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电流方向的问题。4.掌握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能用右手定则解决有关电流方向的问题。学法引导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板书、板画直观教学,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规律。2.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画图分析,在教师指导下归纳,研究总结电磁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总结实验得出楞次定律及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难点对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步骤。3.疑点定律中“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应如何理解?4.解决办法做实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边实验,边提问,边观察,边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条形磁铁、线圈、立式电流表、电池、导线、开关、挂图。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板画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手脑并用,从而条理清楚地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进行一次对真理进行再发现的尝试,体会其中的无限趣味。整体感知本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最终总结归纳出楞次定律,使学生明确“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标完成过程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在第一节的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向左偏,有时向右偏,这表明: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应当怎样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既然磁通量的变化能引起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那么,磁通量的变化也很可能对感应电流的方向起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做实验时首先要确定:(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用电流计两个接头在电池的两极迅速接触一下即可判定)。(2)判定线圈的绕法(下图中绕在线圈外面的红塑料线,即表示该线圈的绕法)。当条形磁铁如下页图甲所示插入时,①原磁场的方向?(沿竖直向下的方向)②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增强)③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指针的偏转确定,如下页图甲所示)④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沿竖直向上方向,根据电流的方向,线圈的绕向,用安培定则去判定)小结: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将条形磁铁如图乙所示拔出,如图丙所示插入,如图丁所示拔出,分别按上述①②③④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得出与上面小结一样的结论。这就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得出的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简记为“增反减同,阻碍变化”,其中:“增”“减”是指“穿过线圈的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反”“同”是指“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间的方向关系”。)2.学习楞次定律时,要注意区分“磁通量的变化”和“磁通量的多少”“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通量的变化”等不同的含义。特别要注意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它包括两方面:①阻碍并未阻止也不等于反向。②阻碍的是原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原磁通量。应这样理解:①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②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我们还可以从导体与磁体的相对运动角度来理解楞次定律,从上图中甲图和丙图看:当磁体插入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体磁场方向相反,同名磁极互相排斥,阻碍磁体的插入,从上图中乙图和丁图看,当磁体拔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阻碍磁体的拔出,因此,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3.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1竖直放置的两个金属环在缺口处连接,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如下图所示,当磁感应强度B均匀增加时,关于内、外两金属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顺时针方向,外环顺时针方向2B.内环逆时针方向,外环顺时针方向C.内环顺时针方向,外环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