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狄袁辉一、导入新课。改革春风劲吹的那个一九九二年某天,年逾八旬的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漫步在那条走了二三十年之久的,北京大学燕园内一条神奇的幽径上,正当他怡然欣赏风景时,一幅画面着实震痛了季老的心,他内心无法承受其痛楚,写下了《幽径悲剧》这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老谱写的一曲悲歌《幽径悲剧》。(板书:幽径悲剧季羡林)二、内容梳理。同学们,课文的标题是“幽径悲剧”,悲剧是最关键的,那么课文写的是一个关于谁的悲剧呢?这株藤萝实在哪里、什么时候发生的?【有关一株藤萝被毁灭】【在北大燕园内的一条幽径上,一九九二年春天】同学们,关于悲剧,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给了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一个很好地契机。这句话中“有价值的东西”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藤萝】为什么说它“有价值”呢?【因为藤萝的美,藤萝的善】(板书:善良美丽)下面,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找出相关的段落。藤萝的美体现在哪些小节中呢?请找出相关句子说说。【7、8、10小节】具体来说,藤萝的形态美、环境美、心灵美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形态美8、环境美1-6、心灵美14】如此美丽、如此善良的藤萝却被无情地毁灭了。课文中是怎么表现藤萝被毁灭的,体现在哪一节?【第9节】藤萝毁灭之后形态的刻画,体现在哪一节?【第11节】藤萝被毁灭后愤慨和控诉,体现在哪一节?【第14节】藤萝被毁灭后,作者的心情主要体现在哪些小节?【第12、13、15、16节】小结一下:课文表现藤萝的美主要体现在7、8、10小节,藤萝被毁灭的情况集中在9、11、14小节,作者的心情和对悲剧的思考主要体现在12、13、15、16中。三、品藤萝之美同学们,“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了更好地感受藤萝的美好价值,我们以第8小节为例,来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藤萝的外在美的。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8小节,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感受到的美。(板书:品藤萝之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季老有这样的一双慧眼,同学们也有,请你仔细朗读、赏析文中写藤萝美丽的词句,看看季老是通过怎样的写法把藤萝的形象具体而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在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时,抓住关键词语,指出相应的描写方法,由此延伸,体会作者蕴藏于中的意蕴,以及作者流露的情感。)(可以从用词、修辞、感官、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说)[提示:可以从关注藤萝的“形”、“味”“声”“色”]“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观,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这里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着眼于人的嗅觉、听觉,形象细致地描写了古藤花香的幽远,透露出作者对古藤的喜爱之情。形: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1藤萝外在美:味:一股幽香声:嗡嗡蜂声色:红绿相间万绿丛中一点红四、感作者之悲。藤萝的形态够美丽的了,但悲剧毕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就让我们再来品读一下藤萝被毁后的形态,来感受一下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的那种深深的悲情。(板书:感作者之悲)请同学们先大声自由朗读第11小节,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注意朗读的轻重缓急和情感把握。【学生自由读】刚才同学们通过对藤萝形态美语言的品析,相信大家对语句的赏析应该不陌生了。下面,就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来完成屏幕上划线词句的赏析。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一是虬干:“摇曳”,就是摇荡,说明它没有生存之根,失根的藤萝就像是失去母亲的孤儿,孤苦无依。“吊死鬼”,上吊而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种冤屈,这里似乎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二是花朵:“微笑”,藤萝本是自在地绽放笑容,天真无邪地笑对世界,它们浑然不知赖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断,巨大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藤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