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且出使秦国一事,唐且以坚定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出色的完成了出使任务。唐且不使命唐且不使命《战国策》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内容:说编读学谈说编读学谈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故事情节。说故事挺剑而起字音(2个)字义(4个)句译(2个)编练习1、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2、秦王不说请广于君天下缟素长跪而谢之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分角色朗读,读2—4段,唐且与秦王的对话部分,注意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读人物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唐且和秦王。提示:我从读出了唐且(秦王)的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色厉内荏,前倨(傲慢)后恭的封建统治者。一个忠于使命,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唐且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分析唐且是凭借什么化险为夷,战胜秦王的。勇者的无畏道义的力量辩论的智慧话语的气势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哪些写法?学写法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谈感悟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且,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且确实不辱使命。他的自主自强、不畏强暴的精神和维护国土,敢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我们穿越千年时空,跟随唐且的脚步,见证了这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为他的聪慧机智、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所感染;为他的勇赴国难、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且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愿我们每个人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自强不息地栖居在大地上!教师寄语知识积累在战国时代,像唐且这样冲突在唇枪舌剑的战场上,游说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能言善辩之士比比皆是。你能从你的知识积累中举出几个例子吗?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墨子——出使楚国,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使楚王自取其辱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令秦昭襄王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