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差生””的枷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案例】在讲PEP四年级上册UnitOneMyclassroom第二课时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四人一组)练习句型:—Whereisit?—It’son/in/under/the…,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组,三个人在练习,而另外一个人伏在桌子上随手乱画着,我走过去试探性的问:“whereisyourbook?”,他不说话,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参与练习,他低头默不作声,当我问他的组员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他是差生,我们不要和他一块儿练习”,这时,那男孩的头更低了,眼里写满了失落,我突然心头一震,心情很复杂,我深深明白作为师者,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揪心之际,我无意中看到男孩的英文单词写的很工整。我当即决定,让他们组每个人把课本上的一组对话抄一遍,然后放到一块儿比较,片刻后,他们三人露出惭愧的面色。我先夸奖了那个男孩的字迹,然后用平和的语气和他们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个缺点就认定他是差生,我们要多像别人的优点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更优秀。接着,在我的引导下,男孩参照课本编出了对话:—Look!Myruler!Whereisit?—It’sonthedesk.我随口说:Good!其它三人会意的将男孩加入了练习的队伍。【案例反思】这堂课使我在对待“差生”上有了很多的感悟。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现在的课堂里,几乎每个班级都会产生一些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差生”。所谓“差生”只是因为他们成绩差,所以经常被学生瞧不起,导致他们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所谓“差生”的成长,亦会让非“差生”产生偏见的不健康心理,作为一名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知易行难,解除“差生”的枷锁要持之以恒,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留心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多种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以多种角度引导学生看待问题,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