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有这样一位不寻常的作家,他总是站着写作,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样的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感情”,这就是“20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作者简介)。走近海明威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主要作品: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的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二.基础知识(在文章中划出来)沮丧(sàng)撬开(qiào)豁出去(huō)臭迹(xiù)鲭鲨(qīng)舵柄(duò)拽掉(diào)桅杆(wéi)攮进(nǎng)上颚(è)白浪滔天(tāo)黏液(nián)面包屑(xiè)榫头(sǔn)报酬(chóu)蹂躏(lìn)攥住(zuàn)刹车(shā)脊鳍(qí)残骸(hái)胳肢窝(gā)绰号(chuò)模样(mú)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三.理解课文大意A.给文章分段,说出每段大意及五次与鲨鱼搏斗的详略情况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把全文划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1--7),老人与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详写)第二部分(8--29),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第三部分(30--47),写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第二次搏斗(详写)第四部分(48--54),与犁头鲨的战斗。第三次搏斗(略写)第五部分(55--63),老人又与另两条星鲨搏斗。第四次搏斗(详写)第六部分(64--82),写筋疲力尽的老人的心理活动。第七部分(83—88)与群鲨的搏斗。第五次搏斗(详写)第八部分(89—97)与鲨鱼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B.五次与鲨鱼搏斗的具体情况攻击者数量作战工具结局第一次鲭鲨1鱼叉杀死鲨鱼,丢了鱼叉和四十磅鱼肉第二次星鲨2绑着刀子的浆杀死两条鲨鱼,丢了四分之一的鱼肉第三次犁头鲨1绑着刀子的浆杀死犁头鲨,刀子折断第四次星鲨2短棍两条星鲨受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了第五次鲨鱼成群结队短棍舵把浆把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残骸C请同学来说故事梗概:小说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已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本文节选的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冰山理论: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冰山原则4大要素)象征:老人:硬汉的代表海洋:人生舞台鲨鱼:人生中的挫折·厄运大马林鱼:人生目标五.作业1.落实字词2.在文中找出可以表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精神的句子,思考他是怎样一个人3.思考小说中心理描写的作用,完成学案中【体验拓展】部分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精读课文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