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林庚阅读1~3段,思考: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什么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关键点在“木”字“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阅读4—6段,思考:“木”和“树”有什么区别?“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意象时节颜色质感形象意味联想木树秋风叶落春夏之交枯黄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饱满绵密密密层层浓阴满地木树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的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坚贞1、阅读课文,试辨析“落木”与“落叶”的不同。2、搜集有关“月”“梅”“柳”“雁”等意象的古典诗词。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课后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