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摘要: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表明:促进学科群中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新兴研究方向和人才创新模式的形成,是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一、引言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创新性国家作为迎接技术、经济日益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教育部广泛开展的高等教育质量创新工程,宗旨就是加强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因此,正确认识学科建设的内涵界定和创新实践体系,对于提高学科的影响力有重要的帮助。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才培养带有明显的专业色彩,基本上是按照国民经济门类划分,后虽几经调整仍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为,学科实际上是人为地根据学术性质和内容而划分的一个科学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我们设置重点学科往往局限于传统学科划分的范畴,而现在更多需要体现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结合,也就是说,应该是一个包含主干学科、优势学科、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相关学科等的学科群概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正在由重点建设二级重点学科转向一级重点学科,表明学科群建设将成为今后各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将学院的发展定位在建设高水平学科群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学科群的建设与人才创新培养模式1.做好学科规划是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规划是泛指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科学定位。根据哈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出现的重大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环境问题为目标,在学科规划中始终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措施,对学科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动态调整,强调基础和标志性成果,选择优势和特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建设。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很多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学科组织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方向上争创一流,它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学科方向,包括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和确立具体的学科方向两个方面。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要根据师资队伍的状况来确定。确立学科方向时我们依靠专家群体和教授会,逐渐形成和凝练了本学科群以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创立了水的健康循环理论,通过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由不同学科人才进行交叉与渗透而成的原始创新性研究群体和教学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利用申报和认定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契机,先后制定了学科群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完善的学科组织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保障学科组织是学科布局的载体,学科发展必须以学科组织为依托。没有一定的学科组织或学科组织设置不合理,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我国大学的学科组织由于受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和改革开放后的自我建构、相互模仿,普遍存在着学院设置过多,导致学科分割严重等问题。相比之下,国外著名大学的学院设置不仅普遍数量较少,而且各学院之间层次、职责分明,教学、科研互通,合作方便,非常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国外著名大学的这种学科组织建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结合实际,积极进行学科组织的改革,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和实验中心等四个教学单位,提高学院内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同时成立了院系两级教学督导队伍,系级单位负责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安排,院级负责协调和监督。环境学科还负责全校范围内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提供指导教师和创新研究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评估机制实现全面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