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如何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由于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乡镇经济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县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县乡镇经济的发展,今年10月份,我局分别到**镇、**镇、**镇、**镇以及**镇等地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县共辖有7个乡、14个镇,21个乡镇下辖342个行政村和27个居委会。土地面积1979.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42.08万亩。其中水田33.57万亩,旱土8.51万亩。20XX年末,全县总人口68.68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48.8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1.1%。近年来,**县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过多年努力,全县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4.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4.2%。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47.38:3.17:41.60:6.42:1.43转变为20XX年的49.72:7.18:34.50:6.91:1.69,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2.34、4.01、0.49、0.26百分点,牧业下降了7.10个第1页共7页百分点。**县被冠以“冰糖橙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随着近年来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二)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优势逐渐显现。近年来,**县充分依托资源、产业、区位优势,着力培植了优质稻、冰糖橙、无公害蔬菜、优质烤烟、特种养殖、高产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县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点。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如**镇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乡镇充分发挥了金银冶炼的产业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0家,县级11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60.19亿元,增长286.1%。带动基地总产值5.79亿元,增长8.9%。实现销售收入59.59亿元,增长302.1%。实现利润6.85亿元,增长24.2%。实现利税8.76亿元,增长420.6%。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0个,增长91.0%;合作组织成员1.63万人,增长12.4%。全年实现耕地流转面积17.5万亩,增长7.4%。建设家庭农场26,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2.5亿元。(三)城镇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县14个镇规划区面积54.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20XX年末城镇人口24.67万人(常住人口),较20XX年增加4.09万人,增长19.9%。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XX年的35.94%上升到20XX年的45.49%,提高了9.55个百分点。各乡镇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镇、**镇、**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开展第2页共7页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县342个行政村村庄布局规划、4300个村民建房点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启动建设**高铁美丽乡村示范带、**水生态风光带、建设38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88个农村环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