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优势性调研范文一、县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特殊性分析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应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区位优势。地处祖国腹地,自古以来就是大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可以东成西就,左右逢源;随着西合铁路、312国道、307省道、203省道、101省道的新建、改建完成,的交通优势得到了极大扩展;蓝商、商漫、商界三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建设,将很快使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与周边地区的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表明,占有区位优势及交通便利地区总是率先取得经济发展的优势,否则往往只能步人后尘、举步维艰。并且,资本、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集中,而且具有固定化的趋势。因此,区位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我们尽快融入发达经济圈和汇入经济发展主流,近水楼台先得月、多得月、快得月、得好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是我们比较优势之一、区域中心优势。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对农村经济有吮吸和征服作用。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随着市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处中心区域的对周边的资本、人才、资源的吸引能力也将逐步增强。这种现象已经初现端倪。在发展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方面具有市内其他县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完全可以借势发展、借风行船、借梯登高。这是我们比较优势之二。地缘优势。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大树底下好乘凉,在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相对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水平较高。在人脉上,相比其他县来说他远我近,他慢我快,他生我熟,可以发挥好熟人多吃四两豆腐的优势,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之三。第1页共7页生态优势。位于国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秦岭南麓,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暖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最高处杨斜镇秦王山海拔2087米,最低处东部边界刘一村海拔543米,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06天,年均降雨量715mm,有大小河流3032条,水质多为低矿化重碳酸钙型,宜于人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6%,有植物1079种,有利用价值的750余种,有野生动物50余种,核桃、板栗、食用菌、柿子、天麻、二花、五倍子、桔梗等大宗土特产和鼯鼠等特种养殖誉满省内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静泉山、仙娥湖、龙山双塔、丹水绕城、闯王寨、大云寺等著名景点40余处,唐代大诗人韩愈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唱,白居易留下了“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的感慨。已被列入东南三大旅游圈之列,正逐步成为西安的后花园。丹江源头第一城,一江清水送北京。既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试点示范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良好的天然生态先决条件,使发展绿色经济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牧业、精细无害化食品加工业、自然生态型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得天独厚,潜力巨大。这既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也是我们最大的潜在优势。人力优势。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充足,全区每年新增1万多名劳动力,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技能型劳务业前景广阔。这是我们最大的后发优势。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劣势。是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纵向比较看,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横向比较看,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落后。2006年,全区人均gdp比全市4714元差147元;一、二、三产比重为19:42:39,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滞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570元,比全省2260元少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3元,比全省9268元少15%。经济发展现状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小,散小工业,自给农业,“吃饭”财政,温饱收入,城乡二元结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相第2页共7页对滞后等。深究其因,县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短缺劣势。全区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且土质瘠薄,灌溉条件差,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