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存在问题(一)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夯实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二)加大见习基地建设力度,完善见习基地遴选评估机制,切实建立更多的见习基地;争取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支持,为农村青年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在城市,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在农村,以“培训、培育、培养”为着力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区分不同青年群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通过“民族精神代代传”、中学生“四个一”社会实践、“红领巾心向党”、“18岁成人宣誓仪式”、“手拉手”、“争当四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四类群体开展分类引导工作,探索利用网络载体,开辟新的团属舆论宣传阵地;组建志愿者协会,指导各级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且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要开展志愿服务。(四)全县团组织要以“法律伴我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青年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广泛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青少年法制宣传月、普法知识讲座、普法图片展览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主动做好协调工作。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县基层团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从团员队伍现状来看,团员主体意识淡漠问题比较突出。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可否认,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较过去有一定的减弱,尤其是在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很难统一,部分团员和青年对团组织的感情淡薄,缺乏团的纪律观念和团员意识。目前,60%以上的青年对纯政治第1页共19页性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想的是如何发家致富,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扩大。于是,大多数青年开始离开土地做起生意来,他们有的搞运输,有的搞建筑,有的办工厂开公司,有的外出打工并没有及时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导致农村团组织的工作对象缺乏,底子不清,许多村团支部变为“空壳团支部”。这种分散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产生了“团不团,只要能赚钱”,“入团无用”等实用主义观念,有的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有的有意拖欠团费,出现了组织观念、集体观念淡薄,团员意识淡化,团员的荣誉感明显下降,利己思想日益严重,拜金思想侵袭严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这一块,团员的队伍虽相对稳定,但随着对单位新增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及编制从紧政策的实施,各单位新进团员青年人数逐年减少,有些单位连续几年不“进”年轻人,出现了有组织无团员的奇怪现象。(二)启动于2003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产生了极大的“重塑”作用。在“后税费改革”时代,转移支付、乡财县管、村民自治使得基层政权领导方式、运转模式发生根本变化,乡镇政府已很少有独立的人权、事权、财权,对村、老百姓的控制力也在弱化,实际上大多数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上级部署、落实有关项目、保持乡镇稳定。这些变化,对乡镇团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从人员配备看,受乡镇编制总额限制,乡镇团委书记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兼职较多,创新不强的问题。由于镇和村级班子职数精简,镇团委书记大部分是由个镇党政办主任或副主任或秘书、组织干事等兼任。有的村支两委成员中大多已不具备任村团支书记的条件,但因为名额的限制,大多数村仍由年龄偏大的村支两委委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他们虽有工作经验,但缺乏对团工作的岗位激情。从工作安排看,目前乡镇工作很多都是分工不分家,遇到重点工作,都是集中所有干部一起完成,乡镇团委书记必须参与其中。这就导致大部分团干投身团的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从工作经费看,乡镇团委基本没有任何经费,基本上是“一事一请、多半打折”,活动很难开展和活跃。再从工作推进看,由于体制因素,团县委对乡镇团委、乡镇团委对村团组织缺乏严格刚第2页共19页性约束、评价激励机制,乡镇团委书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