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1测量放线3.2.3.1.1测量概况测量先行是施工管理中的要求,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我公司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历来注重测量管理工作。除建立两级测量复核制度外,对本工程还将成立专职测量小组,以确保测量工作高效、优质。3.2.3.1.2测量工作程序开工前对业主和设计单位移交的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施工。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水准控制点→测定管线桩→局部放样3.2.3.1.3控制系统的建立针对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高程控制系统,采用高等级水准仪及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测量控制。3.2.3.1.4放线控制本标段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中线、井中心的平面、高程控制;施工方法(1)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与相邻工程的测量控制点、网进行联测,测量记录及结果由业主及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进入正式施工。(2)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网,结合各条施工线路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3)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志牌,以防止损坏。(4)根据施工控制点测放出中线控制桩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5)施工采用线路中线桩控制。3、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1)施工中应尽量保护所有标志,对施工中不移动的中桩及距中级较近的中线水准固定点用浇注砼措施予以保护。(2)施工期间应定时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保证其精度。(3)具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以简练、实用、保证精度为原则,建立复核制度,(3)复核人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3.2.3.1.5放线方法1、距离测量:距离测量采用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重点,管道中线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标定。管线起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赳点开始量距,沿管道中线每隔50m钉一木桩(里程桩)。根据管线的起点和各沟的挖土中心线,一般每20m测设一点,用灰线标明开挖边界。在测设中线应同时定出井位等附属结构的位置。2、高程测量:高差不大时采用S3级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10L,L为往返测量水准线路长度(KM)。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3.2.3.2给水管道施工方法一、给水管道基坑开挖与支护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沟槽为主,人工辅助。沟槽由挖土机开挖,开挖深度在2米。如发现地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立即通知监理、业主及设计人员作出处理意见,方可下一工序的施工,并办理相应手续。1、挖沟槽前认真熟悉图纸,核对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固定建筑物上,其间距不大于100m。在施工中妥善保护所有测量标志,并经常校核其准确性。2、测定管道中心线、开挖沟槽边线及检查井位置;充分调查了解开挖地段的土质、地下水位、已有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以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及安全,避免施工事故。3、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挖至设计槽底标高以上20cm左右不挖其余用人工清挖。4、挖出的土妥善安排堆放位置,离沟槽边不少于2m。土方要及时外运。二、给水管材安装1、使用机械下管时,速度应均匀,回转平稳,下落时低速轻放,不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严禁在被吊管节上站人。2、吊装前将管节沿沟槽边顺序排列,依次下到沟槽内。这样下管时避免了槽内运管,提高时效。3、管道下槽就位后,开始装管。将单节管子按照设计的高程和位置逐节安装而形成整体管道。4、在永久性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层,管顶埋深应在冰冻层以下。a.在结实稳定的沟底,管沟的宽度由施工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决定,空间大小必须能够正常进行管沟底部的正确准备及管沟填埋材料的填埋及夯实等工作,而且还要考虑到管沟开挖费用的经济性。管沟的宽值一般要考虑到管道的规格及夯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