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雷洞乡地处黔桂两省交界山区,处群山环抱之中,距县城100公里,是一个纯山区的乡镇。东连广西独洞,西距水口镇2.5公里,雷洞乡行政区域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220.78公顷,耕地面积7009.2亩(其XX县区园地472.7亩,水田面积6536.5亩)。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9.9%。辖行政村16个,有99个村民小组,农户2757户,人口12545人,其中农业人口11600人。占92.5%。一、我乡畜牧业的发展现状20XX年,我乡年末大牲畜存栏4397头(匹),其中耕牛存栏1528头,生猪存栏2869头,家禽存笼4021羽。全乡畜牧业总产值583.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畜牧业经济总量在农业经济总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已成为我乡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畜牧业养殖以市场调节初显成效。以生产适销对路的畜、禽为目的,立足于本地香鸡(黎平小香鸡)、黎平黄牛为主畜禽养殖。以水口镇牛市场为例,雷洞乡活牛交易量占40%左右。积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使全乡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2、动物防疫措施到位。每年春、秋两防乡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实行村防疫人员包村,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把“春、秋两防”作为重点防疫措施,组织防疫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在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的一个有待发展的纯山区乡镇,加上外来交叉感染机会的降低,动物防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未见相关疫情的发生。3、交通及为不便。雷洞乡16个行政村基本村村通车,但只有一条水牙公路与毗邻乡镇相连,外出里程相对远,通村公路大部分投入使用才一年,加第1页共5页大了群众外出成本。而且群众居住分散,相互往来几乎是通过不行,机动车辆相对少。以及在建的厦蓉高速路对我乡境公路的影响,通村公路路况非常差。几乎成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水路”。4、以沼气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拉动我乡畜牧业。雷洞乡16个行政村基本都建有沼气池,沼气生态项目建设虽拉动了我乡畜牧业的发展,相关的产业链还没连上,使沼气及其副产品还没得到充分利用。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1、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发展经济意思。雷洞乡人口虽大多为农业人口,但由于经济等原因外出的较多,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有限,经济思路欠缺的人口,不利于畜牧业的科技发展。2、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较低。总的来说,雷洞乡的养殖还没有脱离自然经济时期那种自给自足的状况,一家一户散养的居多,养殖户信息闭塞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3、养殖业要有规模才能出效益,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户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从而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4、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乡里缺少专业兽医人员,村里基本没有兽医员。5、农户可用资源欠缺,收入有限,投资无法满足。雷洞乡的森林覆盖率达82.5%,且绝大部分为生态公益林。虽然有洁净的水体、清新的空气,但碍于可用耕地、养殖面积有限,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第2页共5页三、几点应对畜牧业发展的对策1、发挥本地小香鸡、黎平黄牛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畜牧业。首先是大力发展黎平黄牛生产。黎平黄牛瘦肉率较高,肉香味美,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其次是加快雷洞小香鸡的发展。提高饲养量,鼓励和带动养殖示范户,通过其带动养殖等方式,建立雷洞乡优质禽业生态生产基地。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突出政府对畜牧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