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2)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行为与创新从故事中有所启发。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的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耕耘手记(二次备课)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2、“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出示课题,读题学生看图谈感受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出示课题,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条条大路通罗马”,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词语(2)课文写了什么事?2、学生整体感知:童年受到教诲自制毛衣,开创事业人生两次印证启示受用终生自由读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读词语交流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合作探究,感知内容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理解事例(1)两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点?出示表格(2)自学课文4至13自然段,完成表格。(注意语言简洁)举一:先看第一件事,碰到的困难是什么?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后来又想到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①比较起初的办法和后来的方法,区别在哪?(思路不一样)这就叫——另辟蹊径。②在另辟蹊径的过程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写来反应这个过程?(板书:心理描写)比较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别。③感悟朗读:找出一对反义词,心情截然不同都是因为——那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在文中指——反三:自读,完成第二件事。(3)把交代两件事情结果的句子用“-----”划下来。结果1: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结果2: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①这两句话中有两个词意思差不多,“源源不断---络绎不绝”。②能换吗?(换起来对比读一读)③虽然是近义词,却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魅力。2、总结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作者写的两件事,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就是借助这两件事把父亲告诉他的深刻的道理读明白了,也写明白了。作自读课文,完成表格。交流读句子,理解朗读句子读文,画句子。交流者先写道理,后写事例的方法真是巧妙。板书:道理+事例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观点,在交流中深入感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四、回读课文,观照自己,切记体验1、父亲的教导引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2、联系课文,结合表格,回忆小结(“我”在做毛衣时装的过程中,在制作40件毛衣,在无法如期交货的情况下,找到了二十位妇女一起努力,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在举办大型时装展时,二十位缝纫姑娘“临阵脱逃”,于是就想到了展出半成品服装,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3、联系生活,唤醒体验同学们,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想到了哪些解决的办法呢?指名交流。4、是呀,当你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要丧气,有的时候多走几条弯路,或许也能让你收获成功。因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句子。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反复读句子,并联系生活,唤醒体验,从中受到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