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考纲要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点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的变式总结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12∶3∶1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1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题组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应用1.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杂交组F2总数F2性状的分离情况黑鲤红鲤黑鲤∶红鲤11699159210714.88∶12154614509615.10∶1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根据F1自交结果黑色∶红色为15∶1,可推知鲤鱼体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黑色∶红色为15∶1,可推知红色性状由双隐性基因决定,其他为黑色。根据F1测交遗传图解可知测交会产生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2.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黑色∶白色=3∶1B.黑色∶棕色∶白色=1∶2∶1C.黑色∶棕色∶白色=9∶3∶4D.黑色∶棕色∶白色=9∶6∶1答案C2解析由图可知,黑色素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为C__R__时,小鼠表现为黑色;当基因型为C__rr时,小鼠虽然不能产生黑色素,但是可以产生棕色素,小鼠表现为棕色;当基因型为ccR__时,小鼠由于不能产生棕色素,也无法形成黑色素,表现为白色;当基因型为ccrr时,小鼠表现为白色。黑色小鼠(CCRR)和白色小鼠(ccrr)杂交,F1全为黑色(CcRr),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有9/16C__R__(黑色)、3/16C__rr(棕色)、3/16ccR__(白色)、1/16ccrr(白色)。3.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A.3种、3∶1B.3种、1∶2∶1C.9种、9∶3∶3∶1D.9种、1∶4∶6∶4∶1答案D解析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所以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9种;后代中r1r1r2r2占1/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6/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占1/16,所以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技法提炼由基因互作引起的特殊比例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①判断双杂合子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写出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③根据②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题组二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改变的分析4.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