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点、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点新理念。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生的学生是人才,只要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创造,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幸福是清泉,是绿洲,是无私的付出,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题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想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让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时很有必要的。学生经常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过错,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放宽自己,满怀热情,培养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稳定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地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是塑造人的事业,应该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唯一使命便是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体现出教师成长的过程,从学生的发展足以看出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和师生交往活动中,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想胜任它,就必须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走教师专业化之路,让自身不断提高和成长。。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性别、家庭、性格等也影响着学生,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他们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在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升华情感及品味价值。教学过程应是精细化的,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总有差别,而教育也不是要制造相同的产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不必苛求学生们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水平。只要他在原有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