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摘要】研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目的在于找到优化德育模式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常见问题,阐释了渗透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渗透举措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173-02多数情况下,最初踏入校门、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儿童最先接触到非父母的“权威”级别人物往往是小学班主任,这样的“第一类接触”会使儿童将小学班主任定位于与父母同等重要甚至某些时候高于父母的“领袖式”人物而在学校中对班主任言听计从。基于这样的特点,小学班主任作为日常接触学生频率最高、又最为学生依赖和信任的教育者在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就有更多机会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培育和发展。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常见问题口头宣贯、直截了当式的教育形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德育效果不甚理想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或许是由于“爱之深,责之切”,不少小学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在品德、修养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常常习惯以言语提醒、警示的方法加以修正。虽然足够苦口婆心,也能够对那些容易受教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德育作用。但是,对那些“记忆好、忘性大”的学生来说,与班主任面对面时,那些训导的话语或许也能起到些许作用,不过,一旦事过境迁便如同风拂水面、了无痕迹。更有甚者,班主任的谆谆教诲会被少数备加顽劣的学生视作唠叨和啰嗦,不仅无法取得德育的预期目标,更会被学生报以嬉皮笑脸甚至调皮捣蛋的反应,使班主任开展德育的初衷大打折扣。二、“渗透”对德育的重要意义“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两句话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别代表着国外和国内资深教育界专家对于渗透式教育的观点。前一句是苏联老牌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后一句则是我国知名教育家于永正的论断。由此可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绝不仅止于细雨对城市的浸润,同样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另类“法宝”之一。“渗透”并非是指不用语言,而是说避免过于直接、“当面锣、对面鼓”式的说教。要让德育蕴藏于无形的教化过程,形成一种集语言、行为、身教、言教于一体的综合模式。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举措(一)从细节入手,在点滴中渗透中国有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小处、微处是衡量善恶、以德育人的契机。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渗透德育也需要更多着眼于细节,无论是课程间隙还是课余玩耍时都可以在点滴小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发现学生在休息时间玩游戏时和试图耍赖的同学发生了争执,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公平竞赛以及互相帮助、和谐交往等德育。教师可以反问耍赖的学生:“大家都想当赢家,所以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假如每个同学都和你一样不按顺序玩,全都想要加塞、钻空子,那么整个队伍就会乱成一团。这样一来这个游戏就完全进行不下去了。你是想要继续玩游戏还是只想要加塞、钻空子呢?”这样一分析,想耍赖的学生就会明白按规矩才能办成事情,否则就会连累其他人,把事情搞砸,让所有人都会玩不下去。另一方面,对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也要分析耍赖学生的心态:“他是太想要赢,但是没有想明白守秩序有多重要。不过你们都很清楚,所以要帮助他想明白。只不过吵架会让他更加糊涂。就好象你们和朋友之间讲话时都是心平气和、开开心心,玩游戏的时候也需要这样对待其他人。和和气气讲道理既不会让大家都不高兴,又能让游戏继续下去,不是比吵吵闹闹更好么?”这样的分析过程看上去只是针对游戏本身的讨论,但显然要比“耍赖是错误的,要遵守游戏规则!”或是“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不要吵架!”容易引发的紧张状态更加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