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高校国防教育承载的国民精神培养摘要:新时期必须深刻把握弘扬和培育国民精神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遵循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规律,将其作为国防教育课的主线进教材、进课堂,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由此文章结论认为,突出国民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Abstract:Inthenewperiod,collegesmustgraspthebasictheorytocarryforwardandcultivatethenationalspirit,accuratelyunderstandthebasicconnotationoftheChinesenationalspirit,followthelawofcarryingforwardandcultivatingthenationalspirit,whichistakenasthemainlineofnationaldefenseeducation,entersintothetextbooksandtheclassroomteaching,throughthewholeprocessofteaching.Thisarticleconcludesthattheeducationofprominentnationalspiritfaithisnotonlyalong-termplanofsettingupthenationalimageofChineseintheinternationalsociety,butalsothenecessaryofconstructingaopeningnewformofnationalspiritwith“public“culturalspiritandvaluepursuitanddistinctcharacteristicsoftheera.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国民精神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nationaldefenseeducation;nationalspirit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236-010引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防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1]。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明确,“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并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2]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1新时期弘扬国防教育的重要性1.1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形势,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当今世界两极化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战争根源的消失,地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军备竞赛仍在继续,地区性冲突从没有停止,我国的边境还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战争并未离我们远去,不过隐藏在了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1.2高校国防观念教育与国家、民族的自强自立息息相关,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强烈的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加速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振兴、加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要条件。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历来不缺乏这种凝聚华夏的民族精神,并且,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社会文化的变迁,这种民族精神已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涵。2华夏文化变迁视野中的国民精神追溯由于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延续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吸纳和动态流变的特征,其流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同思想碰撞激荡的过程。近代以来,爱国主义荣辱观和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使中国人民从国势衰弱、外强横行的耻辱中奋起,不断探索摆脱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最终在党的领导下以独立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正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死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从未对民族失去过自信力。”[3]从封建时期的伦理纲常道德到近代的革命道德,再到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历史的演变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继往开来,超越创新。在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人本观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和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理精神。面对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华夏民族,怎样在新时期构筑强而有力的国防教育工程,就成为高校应不断思考的永恒主题。3新时期国防教育的科学体系构建路径3.1通过确立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