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1、根本原因:2、前提:条件3、时间:4、参与国家:5、标志性发明:6、过程:7、主要发明:8、实质:9、影响: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英法德美俄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②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2、a、标志:b、理论奠基人:3、主要领域:a、新能源:b、新机器:c、新通讯:4、主要发明:5、特点:6、影响: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法拉第电力、石油。内燃机有线电话,无线电报。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2、标志:3、地位:4、特点:5、影响:20世纪40年代至今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d、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名称时间标志领先国家理论基础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英国牛顿的力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德国美国法拉第的电磁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美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名称对生产方式的影响进入的时代主要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蒸汽时代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电气时代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名称交通工具新兴的部门动力能源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宇宙飞船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