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裸贷问题原因反思及对策探究摘要:对当前社会出现的裸贷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相关部门对裸贷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维护大学生尤其是作为特殊群体的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裸贷大学生原因对策近年来,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校园贷异军突起。而囿于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立法的不完善,网络借贷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较低,吸引着大量不良消费心理的大学生,大学生不良校园贷愈演愈烈,也引起了高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高校的贫困助学机制和体系中如助学贷款、助学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促进裸贷问题的发生也有较大联系。分析和解决裸贷问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道德观和权利观,减少攀比、侥幸与不劳而获等不良心理,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大学生裸贷问题的产生原因(一)大学生个人因素分析1.部分大学生在消费心理和价值追求方面存在误区。其一,部分大学生不劳而获的消费心理尚存,对道德与金钱的关系存在认知偏差。其二,部分大学生对自我偿贷能力认识不清,盲目借贷而忽视借贷风险。其三,一些大学生在消费方面攀比心理明显,同学之间容易形成攀比消费等。2.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和认知能力较差。一些大学生对网贷平台信息真实性判断有误,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另外,部分大学生抵御诱惑能力较差。3.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4.女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特殊性。裸贷平台的客户主要为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身为女性群体,又是学生,所以社会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不足,其权益较男性更易受到裸贷平台的侵害。5.某些大学生某些情况下寻求其他资金渠道无果时可能选择裸贷。比如电影《裸贷风云》就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因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创业急需资金最终选择裸贷。(二)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的某些疏忽部分高校在学生资金扶持方面不到位。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审批较繁琐(某些大学生创业急需资金可能被迫裸贷);高校在大学生资金扶持方面标准不一(可能导致某些大学生确实需要扶持却申请不到);高校缺乏大学生权益保护机构或部门。(三)校园贷监管机制及相关法律不健全校园贷平台审批标准不规范;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存在监管疏忽;网贷平台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健全;互联网借贷相关法律法规欠缺,裸贷平台违法成本较低。(四)教育引导模式存在短板家庭对子女教育存在问题。许多家长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而且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误,甚至有些家长在某些问题上对子女做了错误示范,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误。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欠缺,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在思想教育课方面形式化严重。在2020年5月9日举行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虛’的问题”时频频发问“据报道,有的学生借了高利贷去买高档手机、化妆品、奢侈品,有的甚至去赌博,最后发展到‘裸贷’。请问,这些学生的思想是不是出了问题?这是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解决的问题?”可见,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对大学生教育方面的欠缺也加大了大学生裸贷问题发生的几率。(五)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我国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存在许多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员;金融机构内控体系不健全,在自我监管方面欠缺;另外,正规金融机构往往借贷门槛高、程序复杂,让某些不法借贷公司有了市场;另外,金融机构中介服务规范体系存在短板,借贷平台资质缺乏监管。(六)某些社会风气和舆论的错误引导社会上一些“物质至上”等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如某些影视作品如《小时代》中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一些思想对大学生的错误引导,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