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述评摘要: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研究现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流行音乐研究成果是丰厚而显著的。文章对现有文献中所涉及的不同研究对象以及运用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关键词: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现状;述评流行音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到了各路学者的目光,使他们纷纷投入到流行音乐的研究中来。流行音乐在中国大陆正式拉开序幕至今,理论界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便从未中断。随着近几年新媒体、新思潮、新创作理念以及大众的不同审美取向,对于流行音乐研究的命题出现了新视角、新对象、新观念的趋势。这些新的研究视角为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的养分,也促使我们寻求新颖的命题,从而为流行音乐学科体系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所提及文章涵盖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对现有文章中所涉及的不同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了解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一、对于流行音乐中不同研究对象的研究1.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现状了解流行音乐,需要树立起史观意识,梳理流行音乐发展的来龙去脉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关黎、张辉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介绍了中国流行音乐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以来的历史演变,并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音乐活动、音乐人以及重要作品作了记录与总结,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的结果。杨秀敏的《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和屈慧文的《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态势》[2]以时间为线索,阐述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嬗变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流行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并对流行音乐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预测其发展的趋势。2.流行音乐的概念、文化特征、功能研究在流行音乐发展初期,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于“流行音乐”的概念界定与使用一直饱受争议,概念的模糊,影响了对于流行音乐深入的研究。王思琦的《“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通过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深入、全面地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使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地“流行音乐”的内涵,明确“流行音乐”概念在理论研究中的使用。此外,他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3]以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为依据,结合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音乐现象,论述流行音乐的积极与消极的文化功能,并对其功能间的转换做出理论分析。施咏的《什么是“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化”视野下的概念辨析》[4]从流行音乐的共性与中国流行音乐的个性对比出发,立足于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三个方面,对当前学界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定义,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评述。3.流行音乐的评论中国流行音乐从发展至今,音乐批评与理论研究从未缺席,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曾遂今的《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5]概述了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并提及了其他学者与其的相反言论,认为世界流行音乐的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张燚的《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6]把流行音乐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其既是音乐研究的盲点,也是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分析专业音乐评论与“业余”音乐评论的成果,提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流行音乐评论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雷美琴的《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7]把中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发展过程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用大量文献实例总结每一阶段特征,对流行音乐理论研究与批评研究队伍、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建设问题提出展望。居其宏的《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和《论音乐作品评价体系的当代建构》[8]分别是对我国音乐评论和音乐作品评价的历史进程的回顾,为我国音乐评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4.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研究流行歌曲是接触流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流行音乐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